微信开始限制公共账号,营销号该如何转型?

    官方对微信公众号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那么做为营销号该如何转型呢?请看知乎网友的回答。

    1、关系链的维护。

    微信和微博不一样,前者的关系同伴较少甚至很少基于不认识的人,因此是强关系。在强关系和强关系之间形成的关系链,是横向传播的一个必然纽带。

    之前我在别的问题当中说过,微博(以中国的微博为主)更多地形成纵向传播,也就是自上而下的传播。公知、明星、草根大号、营销热号,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所谓“意见领袖”,这在网络关系图中可以看做是一个hub,而其他普通微博用户都只是一个节点。不管你是否认识或者关注这些所谓的大号(不认识这一条就已经证明弱关系的存在),只要你身边的任何一个强关系节点对于他们当中任何一条信息有传播,你就有可能看到。更不用说你关注的很多人并非本身的强关系节点。

    假定如果你关注了100个关系节点(不管关系强弱),每个节点转过一次大号的信息,你总有看到的时候。这是你个人无法主观去抗拒的信息接受模式,说严重一点,是你个人无法因为关系链而回避的信息噪声。你可以因为信息敏感性取消对关系节点的关注,这样做并不会对你的微博社交产生太过重要的影响——恰恰因为微博上的关注对象很多都是无所谓关系强弱的。

    而微信不一样,每个人在微信上的朋友基于QQ好友或者通讯录朋友,双方之间的关系链维护建立在现实交往的基础之上,由此基于一种默许的信息准则,意即相互之间保持着信息对等的沟通过程,你不可能给你的同事贸然发一条约炮信息,因为可能他/她会反感,反之亦然。这是横向传播目前不是强制遵守,但可以看成是约定俗成的一个准则。

    微信目前的关系链和信息沟通准则决定了传播的横向特性大于纵向特性,因此信息流动不管是基于价值传播还是服务传播,目前基本上很少能够看到信息优先级凌驾于关系优先级之上的特例,是故“营销”不泛滥或者泛滥得不明显。

    2、价值信息的传递。

    微信上的信息流动,由于会触发现实关系节点的接受舒适度,所以还没有引发信息噪声泛滥的毛病。由此带来的就是价值信息传递的流畅程度。

    这一点我自己深有体会。我的一位远房亲戚,久未谋面,某天忽然建了一个微信群,人数超过30人,然后发送的第一条信息就是内容非常不客观的保险宣传。1分钟之内这个微信群走得只剩下6-7人,当然留下的人也不包括我。而且我果断将她微信号拉黑、取消了她的通讯记录、QQ上也将她丢进黑名单,亲戚群立刻退出。当然,这样做有点极端,但正说明了微信目前关系链的重要,以及价值信息传递的渠道是何等的脆弱。

    深入一点说,微信各个关系节点之间的价值信息传播,首先因为流动困难,导致个人的取舍度更大,这里涉及到的“受众体验”(和普通产品的用户体验并无二致)比微博更为精细,在对位特性、消费舒适性和承受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更高。

    不管是微信的公共营销也好、价值信息的推送也罢,甚至相互沟通的质量和服务的普适性都要经受关系链的严峻考验。有可能一个公众账号发了9999条有益内容,但因为1条不适内容就会被用户全盘推翻。这还只是理想情况,按照现在用户的随意程度,无论哪一条信息引发不适,就会立刻对关注对象表示反感,随之而来的将会是不传播、不订阅甚至取消关注。

    这种情况和微信的用户基数无关,但和账号的唯一性、价值信息的质量、用户使用的心态有关——特别是账号的唯一性,如果因为关系链断裂而出现账号停用,那么横向的传播过程就会不成立,一个节点的消失会导致一整片区域内的信息传递死亡,信息(无论是否有价值)流量就会急剧减少,导致运营质量下降。

    所以,信息低质、沟通不适导致关系链紧张或者破碎,才是运营方最不能接受的。正如微信运营方在沟通过程中所说“订户的质量,用户对公众账号的忠诚度、对公众号的活跃度,这才是最有价值的。”而要做到以上的情况,价值信息的传递是必要条件。这不是广泛普适的传递,而是在用户精准定位上的“取悦传递”,当然我的一位朋友将其称之为“卖身传递”也无不可。

    3、横向传播关系的维系。

    横向传播关系的维系不仅取决于服务或者说是信息的价值,更取决于个人在关系链当中的紧密程度。现在互联网社交当中,虚拟关系如果是松散和脆弱的,其实是利益载体的权重导致。回过头来看微信的关系链,这其中更多的是基于现实关系基础上构建的虚拟关系。

    我对身边100位使用微信的朋友进行过调查,这里简单说一下结果:微信好友当中,QQ好友和通讯录对象重合度超过90%的有4人,重合度超过50%的多达70人,剩下26人的重合度从30%-15%不等,但很有意思的是,低于15%的有12人(因为有人有不止一个QQ号,因此用小号常驻微信的不少)。这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我之前的观点。 

    电话簿上的联系人固然分为三六九等,但能进入通讯录的对象,基础的利益载体是对等的,也是一致的,那就是共鸣点。

    同学之间的共鸣点是学校生活,亲戚之间的共鸣点是血缘和亲情基础,业务伙伴的共鸣点是商业往来,夫妻的共鸣点是婚姻和感情,即便是炮友,彼此之间的共鸣点也是两性默契程度。当然还有诸如道德准则、三观见解、学术/技术认识等等。这样的横向关系如果要产生信息的持续传播,必须是两种情况:

    ⑴关系亲密度带来的容忍底限(所谓的人缘)。

    ⑵信息价值的消费舒适度。

    两种情况之中有任何一种会对关系维系构成威胁的,传播者都会慎之又慎。当然,现在人们的社交精力越来越有限,关系维持的投入度也大小有别,因此在信息传播上,很多人对关系链上的其他对象保持了克制和容忍,可以选择无视,也可以出于“给个面子”而例行公事地传播,这两种行为的心理表现和行动方式开始变得与微博类似,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会成为主流。

    我觉得既然我能看到这三点,微信的运营方当然也能看到。在商言利,微信运营方也有可能在行动的出发点上和这三条相悖离,不过我觉得,现在的微信运营方,还没有令人发指到这个程度。而营销号应该如何转型的问题,必然也是从这三点当中去经营。

重要声明

请您细阅此重要提示,并完整阅读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所认定的合格投资者。

一、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二、根据我国《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托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2、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三、根据我国《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个人或者家庭金融资产合计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2、公司、企业等机构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依法设立并受监管的各类集合投资产品视为单一合格投资者。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直接关闭本网站。

“本网站”指由石云科技(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观点和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信息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公司不承诺及时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

本网站介绍的信息、观点和数据仅供一般性参考,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投资有风险,投资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本公司不对产品财产的收益状况做出任何承诺或担保,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及风险揭示等宣传推介文件,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我已阅读并接受 不接受

客户服务

联系我们

010-62158103

hezuo@stonescloud.com